最近閱讀的三本書,
書中角色或重或輕都有伊斯蘭信徒,
跟老爺分享閱讀後心得:
伊斯蘭信眾真的很特別,
特別虔誠、特別抽象、特別宿命論,
老爺驚道:
妳該不會已經被洗腦了吧!
(新聞正播放著
某西方人士被Is組織吸收發動恐怖攻擊)
哈~當然不是,
伊斯蘭教條也特別繁瑣,
光是ㄧ天得行跪拜禮五次這條規範
就足以讓我被剔除資格,
更別提種種針對女性的約束,
除非從小耳濡目染,
ㄧ般女性應該很難溶入,
至少我個人是這樣覺得。
最早接觸有關伊斯蘭社會的讀本應該是
追風箏的孩子系列作品,
包含燦爛千陽、遠方的迴音
對阿富汗社會存在的
殘酷現實與堅毅民情多有著墨,
故事令人動容,
同時也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。
但是要說對伊斯蘭教有粗略ㄉ感受
是最近讀本才有的體悟,
尤其'第十樣禮物'和'到葉門釣鮭魚',
'信先於望,也先於愛',
單純相信的力量,
即便最終ㄧ切灰飛煙滅,
也還是神的旨意,
哈~關於神的領域,
我始終懞懂,覺得既深奧又豁達。
每次閱讀以中東世界為背景的故事,
就會想起'莎拉的鑰匙'和'哭泣的橄欖樹'這兩本書,
亦是讓人震懾的兩篇故事,
希特勒對猶太人的殘暴
Vs
以色列人對巴勒斯坦人的掠奪,
當初先後看完這兩本書,
對人性自私無情,
對殘暴歷史反覆上演,
被害人變成加害人,
唉~
是非曲直真的不是ㄧ刀兩斷可輕易理得清的。
這或許是看小說的樂趣之一,
從虛擬中俯拾不同的人生、不同的價值觀,
透過故事擴張視野領域,
如同
看'第十樣禮物'才知原來不只有黑奴,
曾經,17、8世紀,
摩洛哥海盜盛行在歐洲海域强擄白人販賣為奴,
數量甚至高達百萬人。
看了'最後的寵姬'才知
曾經
庫德族屠殺亞美尼亞人手段之兇殘亦不亞於
希特勒對待猶太人。
總之
浩瀚宇宙、微渺地球
說不完的故事,
過去式、進行式、未來式,
讓我們繼續閱讀下去吧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